1. 当前位置:
  2. 首页»政务公开»阿克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3. »正文

关于印发《阿克陶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K45893645/2023-00635 主题分类 其他
名        称 关于印发《阿克陶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3-03-14 发布日期 2023-03-17
文        号 陶政办发〔2023〕5号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单位 阿克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机构 阿克陶县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牧)场管理服务中心、慕士塔格城区服务中心,县直各有关单位:

《阿克陶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阿克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14日              


    (此件有删减)

阿克陶县202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阿克陶县202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及特征

(一)地质灾害现状

“十三五”期间阿克陶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9处,其中泥石流83处(占93.3%)、崩塌6处(占6.7%)在地质灾害点中,重要灾害点32处,一般灾害点57处。通过治理和避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

十四五以来,在已完成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础上,开展县域1:5万地质灾害更新调查1:5万地质灾害风险工作,更好的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查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孕灾机理,进行易发性、危险性评价,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经核实,全县共分布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07处,分别为:泥石流299处、崩塌200处、滑坡8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6处,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451处。

)地质灾害特征

阿克陶县山地地带属东帕米尔高原,海拔多在4000m以上,寒冷多雪,气温常年在0℃左右。山区积雪面积790km2,冰川面积600km2。西北部的昆盖山海拔5753.7m、西南部的萨雷阔勒岭海拔4500m、中部公格尔山海拔7719m、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m、慕士塔格峰海拔7541m。境内共有大小冰山雪峰66座,其中:较大冰峰36座,山顶常年戴雪,山峰四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冰川。阿克陶县共有5大水系,其中:叶尔羌河水系包括塔什库尔干河、帕斯热瓦提河、恰尔隆河三条河流;依格孜牙河及其支流青干河水系;库山河水系其支流有卡拉塔布河、其木干河;盖孜河水系其支流有奥依塔克河、木吉河、康西瓦尔河;玛尔坎苏河及其支流卡拉尔特河水系,降水量四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和山区,河流的流量昼夜变化极大,春季、夏季洪水较多,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质灾害分布区域

阿克陶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314国道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乡中巴公路路段、塔莎古道阿克陶县域路段、奥依塔克森林公园路线、克孜勒陶镇至阿克达拉牧场、老塔尔乡公路及其他乡村公路。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6-9月份的雨季和高温天气引发的泥石流、崩塌。

2022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22年,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制定有效措施,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紧密配合、信息共享、联合防治,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速报2起,无人员伤亡。⠼/span>

二、2023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候、降雨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阿克陶县年平均气温与历年相比偏高年总降水量与历年相比偏多夏季强降水和高温天气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可能会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总体趋势:结合降雨趋势预测,今年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5-9月强降雨期,在海拔1500—4000m之间的山区沟谷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发生,但在年降水小于70mm的时间段一般不会发生较大的泥石流,只有当年降水超过70mm时,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或连续降雨达3天,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易发区域: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的降雨集中期可能形成分布较为集中,规模较大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314国道中巴公路国内段及木吉河流域下游重点防治亚区(Ⅰ1)、克孜勒陶镇一阿克达拉牧场重点防治亚区(2)、塔尔乡1-4村公路两侧(Ⅰ3)、奥依塔克森林公园路线(4的高山区及中山区。

原因分析:连续数日的大雨或短时强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及防范期

(一)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区域。根据阿克陶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现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将全县地质灾害划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低易发区(C)、不易发区(D)四级(附表1)。

1.高易发区(A)。本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沟谷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山体风化剥蚀强烈、山体裸露、植被发育稀少,松散堆积物丰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降雨时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其它时间发生较少,易发程度较高。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共划分2个亚区,分别位于县境内东南部的高中山区和中部314国道中巴公路国内段沿线及西南部木吉河流域的南部地区。高易发区总面积11326.14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5.19%,该区共有灾害点477处,其中崩塌184处滑坡8处泥石流285处,灾点密度为0.042处/平方千米。

东南部高山极高山及中山区地质灾害高易发亚区(A1):位于县境东南,分布于昆仑山北麓的高山极高山及中山区内,灾种为泥石流、崩塌、滑坡。海拔一般在2500-4000米之间,沟谷发育,河流纵横,是叶尔羌河发源地,包括克孜勒陶镇、恰尔隆镇、阿克达拉牧场、塔尔乡。该亚区面积7225.05平方千米,共分布地质灾害246处,其中崩塌96处泥石流144处滑坡6处。区段内河流切割强烈,地形高低不平,没有地形较平坦的地方供人类居住,乡政府均驻扎在较大型支沟与主沟交汇处的洪积扇上,而其它村落均分散居住在沿河两岸堆积的高河漫滩之上或是较小支沟与主沟交汇处堆积平台之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主要为牧业活动、切坡修路运输活动及小型矿山的开采活动。

314国道中巴公路国内段与木吉河流域南部地区地质灾害高易发亚区(A2):位于县境内的中部及西南部,包括奥依塔克镇、布伦口乡、木吉乡,呈近东西向展布,灾种为泥石流、崩塌、滑坡。该亚区面积4101.09平方千米,共分布地质灾害231处,其中崩塌88处泥石流141处滑坡2处。由于该路段修建于盖孜河出山口处左岸山体边坡之下,多数地段因切坡形成了高陡边坡,同时线路北侧的沟谷又多为泥石流沟,故是崩塌、泥石流灾害多发地段。从灾害规模来看,平常年份较小,仅是造成交通中断,道路被掩埋,只有在较大降雨年份时,才发生规模较大的崩塌、泥石流灾害,使道路被毁,沟谷之上桥梁被破坏,造成的危害较大。

2.中易发区(B)。本区山高坡陡、沟谷发育,山体风化剥蚀强烈、山体裸露、植被发育稀少,岩石风化较强烈,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的频率较小,易发程度中等。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共划分3个亚区,主要分布于克孜勒陶镇东部、中南部的314国道布伦口乡政府-苏巴什达坂段的高山谷盆地区、西北部木吉河流域的北部地区、中北部的奥依塔克河流域等区域。中易发区总面积10031.8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0.03%,该区共有灾害点29处,其中崩塌16处泥石流13处,灾点密度为0.003处/平方千米。

克孜勒陶镇东部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1):位于县境内的中东部地区,行政区划主要属克孜勒陶镇管辖,灾种为泥石流、崩塌。该亚区面积2888.68平方千米,共分布地质灾害5处,其中崩塌4处泥石流1处。横跨高山极高山区、中山区、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地貌单元,海拔高程2000-3500米,地形高低起伏较大,河流切割强烈,地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砂岩、白云岩、泥岩、灰岩、页岩等,村庄多分布在喀拉塔什河与汗铁力克河的两岸及支沟内,人类工程经济以牧业活动为主。

木吉河流域上中游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2):位于县境内的西北部,为木吉河流域的主要汇水区,行政区划主要属木吉乡管辖,灾种为泥石流、崩塌。该亚区面积6419.28平方千米,共分布地质灾害18处,其中崩塌11处泥石流7处。地貌类型属高山极高山区,海拔一般在3500-4500米,地形比东南部平坦开阔,地表植被覆盖率一般,构造运动较为发育,岩体较为破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零星、分散的牧业活动为主,在最西北端的夏依特一带,存在小规模的矿业开发活动。

奥依塔克河以北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3):位于县境内的中北部,行政区划主要属奥依塔克镇管辖,灾种为泥石流、崩塌。该亚区面积723.84平方千米,共分布地质灾害6处,其中崩塌1处泥石流5处。地貌类型主要属中山区,海拔高程在2500-3000米,地形起伏较大,沟谷较为宽广,植被稀少,基岩裸露,表层被风化剥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分散的牧业活动为主,由于植被稀少,牧业活动的数量极少。

3.低易发区(C)。本区多为高山谷盆地地貌,地形较开阔平坦,植被发育较好,松散堆积物较少,崩塌、泥石流灾害易发程度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共划分2个亚区,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公格尔山、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山等极高山峰的周边和中北部昆盖山南坡的山前地带以及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区等区域。低易发区总面积2660.01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0.61%,该区仅存在1处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

极高山峰周边低易发亚区(C1):县境内中南部的公格尔山、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山等极高山峰一带,这里海拔极高,地势险峻,自然环境恶劣,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基本属无人区。该亚区面积2533.41平方千米,无地质灾害隐患点。

山前地带和低山丘陵区低易发亚区(C2):山前地带和低山丘陵虽然也属于山区,但多数为地形较开阔平坦,植被发育较好,形成良好的天然牧场,泥石流和其它地质灾害很少发生。据外业调查,区内虽然地质灾害点分布较少,但有利于地质灾害形成及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一旦有灾害发生仍会危及其影响范围内的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该亚区面积126.60平方千米,仅存在1处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

4.不易发区(D)。位于县境内东北部的冲洪积平原区,这里地形平坦开阔,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物,不具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故划归地质灾害不易发区。该区总面积1044.2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17%,无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重点防治区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果,结合不同区域社会经济重要性因素,把地质灾害易发、人口密集、社会经济财富集中、重要基础设施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工程活动强烈区域和重要规划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I)和一般防治区(Ⅱ)二个级别(附表2)。

1.重点防治区(I)。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分布面积14214.95平方千米,占全县行政区总面积的57%。主要分布于县境内东南部高山极高山及中山区以及相邻的北部喀拉塔什河-汗铁力克河流域、中部314国道中巴公路国内段县境内全线(进山口处-布伦口乡政府-苏巴什达坂)、西南部木吉河流域的南部地区、中南部康西瓦尔河中上游地区等区域。区内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482处,占县境内地质灾害总数的95.6%,其中崩塌点188处、泥石流点286处、滑坡8处。根据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其危害对象,划分出近期防治点13处,远期防治点469处;重点防治点56处,一般防治点426处,根据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重点防治点主要采用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地质灾害专项勘查、工程治理防治等防治措施;一般防治点采用定期巡视的防治措施。

2.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中危险区与低危险区,分布面积10847.23平方千米,占全县行政区总面积的43%。主要分布于县境内西北部木吉河流域上中游地区、中北部奥依塔克河流域地区、中南部公格尔山、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山等极高山峰及其周边地区等区域以及东北部的冲洪积平原区。区内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占县境内地质灾害总数的3.83%,其中崩塌点12处、泥石流点13处。根据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其危害对象,划分出远期防治点25处,区内无近期防治点;重点防治点2处,一般防治点23处。该区内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高山极高山区虽然地质灾害发育,但人类活动微弱,重要防治点主要采用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地质灾害专项勘查、工程治理防治等防治措施;一般防治点采用群测群防的防治措施。

)重点防范期

阿克陶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关系极为密切,常表现出同时或滞后发生。降雨主要出现在5-10月,其它月份偏少或略偏少,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为6-9月的集中降雨时段,因此,6-9月是阿克陶县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防范期,相关部门要做好夏季高温融雪、暴雨型洪水引发泥石流灾害的防范工作。

四、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强化隐患调查排查和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完善群测群防机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险情灾情等级,各乡(镇、场)人民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自然资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等责任。各乡(镇、场)人民政府要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责任制,对确定的地质灾害防治重点,要明确监测、预防责任人,不能出现空白。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并进行治理。各乡(镇、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治理。县住建、水利、交通运输文旅、教育等部门应当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年度防治方案的拟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等工作;因工程建设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场)、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二)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编制和“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的填制、发放工作。县自然资源局在汛期来临之前,应会同住建、水利、交通运输文旅等部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调查,特别要对山洪多发且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制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并落实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对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重要隐患、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区要编制应急预案。“两案”均须报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乡(镇、场)做好“两卡”的填制和发放,做到“防灾工作明白卡”一点一卡,每个灾害点的“避险明白卡”一户一卡,要在汛期来临之前发放到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负责人和可能受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手中。对已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前兆、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地方,县自然资源局要立即就致灾原因、危害、发展趋势、防治措施等向人民政府汇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治和避让措施,避免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三)加强汛前检查,强化地质灾害值班、速报各项制度的落实。汛期,各乡(镇、场)要加强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巡回检查对重要隐患点定期进行检查,遇暴雨或连续降雨天气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要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公开值班电话。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应急处理,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各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场)、村的监测、预防责任人,汛期一定要坚守岗位,及时进行监视和监测,确保信息畅通。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如果发生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速报工作,以保证各级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应急处理。

(四)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场)、村组认真落实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负责监测、查险、报险和宣传防灾知识。三级监测网络由村主任负责,定时定点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巡查,并定期向乡(镇、场)汇报监测记录;监测人员根据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要求对灾害点负责定期监测,在汛期应加密监测,尽可能做到每天监测一次,在降雨强度较大的时间,应24小时不间断值班监测一旦发现灾情立即组织村民转移;二级监测网络由一名科级领导负责辖区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组织实施本区的预警系统工作;一级监测网络由县自然资源局全权负责,负责全县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负责对全县二、三级监测人员地质灾害知识和地质灾害监测技能的培训工作。

(五)高度重视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在汛前、汛中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指导学校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六)加强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文旅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游览时间、游览路线和游览景点的选择方面,要特别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地点,以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七)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对在建公路施工单位在选择临时办公用房、民工工棚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避开易于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陡边坡、不稳定斜坡和沟口低洼处,将道路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同时进行,确保人员安全。在汛期,交通部门要落实责任人,加强监测。负责参与全道路地质灾害调查,参与编制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负责对自然因素诱发国道、省道以及乡村公路路段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调查处理和巡查检查。

(八)做好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镇规划、选址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新建工程建设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防止工程施工不当引发地质灾害。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并按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九)加强雨水监测工作。水利部门负责与水利设施有关地质灾害的巡查检查和调查处理,同时做好山洪预警,并及时通报自然资源

(十)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气象部门负责提供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的气候资料,为自然资源及时准确提供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十一)增强地质勘查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意识。督促执行野外作业任务单位,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在突遇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时,采取有效避险措施,提高地质灾害防范能力,确保野外生产安全。

(十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基本知识宣传。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讲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地质灾害常识,防止因缺乏防灾基本常识而造成人员伤亡。

(十三)落实乡(镇、场)监测人员制度。乡(镇、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责任单位和监测责任人。

五、阿克陶县地质灾害值班安排

(一)地质灾害值班电话

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座机:0908-5725606

(二)值班人员

带班领导:杨**13899488000

          阿**17799085999

值班人员:武**13179868666

          张**13809985815

          吴**13899491809



附件:1.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情况统计表

      2.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3.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

      4.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

      5.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规划列表